译文
你家住在什么地方,我家住在横塘一带。
停船我来打听一下,或许我们还是同乡。
我家就临靠着九江,来去都在九江边上。
我们同是长干的人,可我们从小不相识。
下渚的风浪很多,采莲的船只渐渐少了。
哪能不相等待,自己独自迎着潮水归去呢?
三江五湖潮水很急,江湖上风浪常起。
女子轻如花朵,不要怕莲舟过重而不能弄潮。
注释
长干曲:一作“江南曲”,一作“长干行”,属乐府《杂曲歌辞》。
横塘:即莫愁湖,在今南京市西南。
借问:请问,向人询问。
或恐:也许。
这组诗的前两章捕捉人生片段里富具戏剧性的瞬间,以简笔勾勒之法,寥寥数语便让人物与场景鲜活呈现、栩栩如生。它不用浓墨重彩渲染,恰似墨笔勾勒;不借妆饰烘托,犹如素色素描;不靠布景映衬,恍若一曲男女对唱;截取主干、略去枝节,又似独幕短剧。题材虽寻常,表现手法却别具匠心。
首篇的剪裁堪称巧妙。横塘女子行舟时听闻邻船男子话音,天真相问是否同乡。仅 “妾住在横塘” 五字,便借女主角之口点明朝向与居处;“停舟” 二字暗藏水上偶遇的机缘,“君” 字暗指对方性别。诗人以一箭双雕之法,省略所有前置叙事,开篇便让女主角直接发声,让读者如闻其声、如见其人。从文学技巧看,此诗 “声态并现”,达
崔颢《长干曲四首》载于《全唐诗》卷一百三十。“长干曲”是南朝乐府中“杂曲古辞”的旧题。这组诗创作时间未能确证。
古之学者必有师。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无惑?惑而不从师,其为惑也,终不解矣。生乎吾前,其闻道也固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;生乎吾后,其闻道也亦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。吾师道也,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?是故无贵无贱,无长无少,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也。
嗟乎!师道之不传也久矣!欲人之无惑也难矣!古之圣人,其出人也远矣,犹且从师而问焉;今之众人,其下圣人也亦远矣,而耻学于师。是故圣益圣,愚益愚。圣人之所以为圣,愚人之所以为愚,其皆出于此乎?爱其子,择师而教之;于其身也,则耻师焉,惑矣。彼童子之师,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,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。句读之不知,惑之不解,或师焉,或不焉,小学而大遗,吾未见其明也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,不耻相师。士大夫之族,曰师曰弟子云者,则群聚而笑之。问之,则曰:“彼与彼年相若也,道相似也,位卑则足羞,官盛则近谀。”呜呼!师道之不复,可知矣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,君子不齿,今其智乃反不能及,其可怪也欤!
圣人无常师。孔子师郯子、苌弘、师襄、老聃。郯子之徒,其贤不及孔子。孔子曰:三人行,则必有我师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,师不必贤于弟子,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,如是而已。
李氏子蟠,年十七,好古文,六艺经传皆通习之,不拘于时,学于余。余嘉其能行古道,作《师说》以贻之。